同时,这种状况还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,为了扭转此种情况,晶科科技在近期发布公告,拟以约2.8亿的价格出售12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100%的股权给东水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这几日,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、晶澳科技、阿特斯陆续发布2020年年报,官方披露各家企业2020年组件出货量。2020年SNEC期间,中国光伏行业涨价潮已初露端倪,上游硅料价格上涨对下游组件企业产生巨大影响,业内将其称为卡脖儿 现象。
对于2021年的组件走势,晶科能源保持乐观态度。其显示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127GW。2021年晶科能源单晶硅片、电池、组件年产能将分别达到33 GW、27 GW、37 GW。2020年,中国光伏行业进入快速扩产期,各家一线组件企业扩产力度同样不小。与天合双线盈利形成较为明显对比的则是晶科能源。
为此,世纪新能源网于2012年提出PVBL排名规则,从企业的出货、营收、盈利能力、研发、影响力指数等方面入手,通过数据调研、实地考察、多项比对、数据分析,形成市场报告与权威指数,最终形成全球光伏投资商品牌排名、全球光伏EPC品牌排名、全球光伏组件品牌排名 、全球太阳能电池片品牌排名、全球逆变器(综合)品牌排名 、全球逆变器(组串)品牌排等榜单。从全球第四位跃居榜首。如今,在零碳经济大趋势下,在一片大好的产业形势下,我们有必要回顾产业过往的一些怪现象,我们称之为光伏十诫。
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的答案是:10%、20%、30%。第五,运维体系不健全。我们不难发现,有些光伏企业家往往好大喜功,对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也喜欢浮夸一些。光伏七诫:很多光伏企业没有应对周期变化和寒冬的经验和准备,潮水突然退去,立马成为裸泳者!市场竞争太残酷了,经营企业太辛苦了。
遗憾的是,光伏产业还在成长中,媒体还在很大程度的寄生中。虽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和空间已不可同日而语,但各路资本的涌入,必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。
非常赞同行业自身观察者红炜在531后一篇文章中的观点:当一个产业的其他制约机制严重弱化到没有的时候,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。讲个极端例子:2015年,李河君凭借引以为傲的汉能在股市的优异表现,以个人身价1655亿成为中国富豪之首。光伏发展那么多年了,取得了那么大成绩,但你跨出这个行业听听,你到全国层面的平台去说说看,有多少人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听我们讲光伏?愿意听的少,听得懂的更少,听了后观念上有所改变那就是阿弥陀佛了。举国建光伏的形势将光伏产能推向高位,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开启。
信息的影响力总是被放大了的。在最近的中核与中广核组件集采中,500瓦双面与530双面均价都达到了1.8元/瓦左右,445-450瓦单面则维持在1.7-1.75元/瓦左右,其中双面450瓦最高报价至1.898元/瓦。光伏20年,风吹雨打,历经跌宕,我们经历过一些风调雨顺的好日子,也经历过多次晦暗血腥的洗牌。一旦激烈洗牌,一些在温水中生活的舒舒服服的企业立马倒闭,产业一片惨状。
而在干实事上,事情进展刚刚到第一步,企业家便对外宣称已经做到了第二步甚至第三部。光伏三诫:恶意的低价竞争,饿死同行、累死自己、坑死甲方!很长时间,很多阶段,光伏产业都曾出现恶意的低价中标现象。
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的答案是:30%、35%和40%。比如,以户用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前景始终被各界看好,但近年行业依然乱象丛生,户用领域也出现了不少事故;一些不良厂家趁机将降解、拆卸、低质组件以次充好,更有一些电站投资商为了降低成本,也给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留下缺口!相光伏调查报告显示出以下问题:第一,家用光伏行业基础标准匮乏。
我们看到,从2019年至今,各种各样的资本跨界光伏,国有资本加速跑马圈地,强烈冲击光伏固有利益分配与竞争格局。事实上,纵观中国光伏发展的20年,供应链的不同环节的不平衡、矛盾甚至战争,其实早已存在,只是去年今年表现得极为突出只是,从更宽阔更长远的视野来看,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依然道阻且长。进入平价时代后,光伏产业是否还会出现恶意的低价中标、恶意的低价竞争?不好说!在光伏人的记忆中,特别是在产业景气度低迷的时候,往往会发生大量低价低质中标事件,给产业长远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。我们回顾光伏产业的20年,它的成长性、变化性,往往与周期性紧密相随:光伏产业除了要跟随行经济大环境有经济周期以外,还会有补贴退坡、技术更新迭代带来的行业内独有的周期。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,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。
事实上,纵观中国光伏发展的20年,供应链的不同环节的不平衡、矛盾甚至战争,其实早已存在,只是去年今年表现得极为突出。潘乱的一篇《腾讯没有梦想》,让马化腾亲自冷静作答。
不过,与低价竞争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向对应的是,从2020年至今,行业因供应链战争导致的涨价竞争,带来的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?在往后,光伏平价后,迅猛发展的产业里,是否还会出现恶意的低价竞争?完全有可能。从过去两年进击光伏的资本来看,黑鹰光伏认为有三大类:其一,众所周知,以五大四小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强势进击光伏电站投资环节,极大改变了下游的竞争格局,进入十四五,国有资本将是新能源电站投资的绝对主力。
光伏一诫:过度自嗨,自娱自乐,曾经行里热闹行外冷,双碳目标下,更要定位好自己,用行动搏取更好的未来!过去5年中,光伏最为自嗨的年份,应该是2017年,黑鹰光伏曾经统计过,这一年,光伏产业的各种展会和论坛超过300场,几乎是天天有会,人山会海,终年不绝。其二,以中煤集团、神华集团、中国石油、中海油、中石化十多家传统煤炭、油气企业为代表的大型传统能源企业,强势进击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,迅速增加了光伏产业竞争格局的变量。
再讲个例子:某光伏上市企业认购私募基金委托理财炒股,结果在不到一个月内连踩三只闪崩股,基金净值出现负值。第五,运维体系不健全。《光伏投资框架2021》一文提醒:从成长股的估值来看,光伏龙头,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大巨头,还是一些组件和逆变器龙头,我觉得都是合理的。我前几天刚刚参加了一个很重要的会议,参会的有新能源行业的,也有传统能源行业的。
有的企业一年得到的各种奖项甚至超过30个。在瞬息万变的未来市场,惟有惶者才能生存。
翻开一个某中产品牌厂商的宣传折页,恨不得自己所有的优点都写在脸上,密密麻麻、花里胡哨,看半天都没看出他有什么突出的优点。我们看到,从2019年至今,各种各样的资本跨界光伏,国有资本加速跑马圈地,强烈冲击光伏固有利益分配与竞争格局。
具体体现为库存变化带来的库存周期,由产能变化带来的产能周期,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周期。各种质量问题不容忽视:电器短路、停机、燃烧、热斑、隐裂、功率衰减组件负偏差、电站实地功率预测不准确、逆变器高故障率偏高等等,在一些地方是层出不穷。
分布式光伏市场......对于市场中的舆论、观点,在市场好的时候,他们愿意相信好的消息。这并非妄自菲薄!诚然,中国光伏产业的成就比肩高铁,诸多第一浇铸无数奖杯,任何赞许与骄傲都情理之中。展会多,代表行业热闹有希望,但展会多,不代表很多企业的营销水平就高。这就是对立情绪,是很多传统能源的从业者对光伏的认知和定位。
现在再看再思考,如今大大小小的数万家光伏企业,是否都具备了抗周期、抗波动、抗击风吹雨打的成熟经验和能力?答案显然是否定。从光伏产业发展历史回顾,类似企业的最终结局,往往并不乐观。
虽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和空间已不可同日而语,但各路资本的涌入,必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。具体到出现火灾这样的严重事故,影响的不仅是电站的安全,也会对电站下方的厂房设施以及人员财产安全造成危害,从更长远的视野,影响的是光伏在社会上的口碑和形象。
而在干实事上,事情进展刚刚到第一步,企业家便对外宣称已经做到了第二步甚至第三部。讲个极端例子:2015年,李河君凭借引以为傲的汉能在股市的优异表现,以个人身价1655亿成为中国富豪之首。